东北区域窝电2000万千瓦专家呼吁停建电源项目

 中电联发布的电力供需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14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东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较多,送受电力参与平衡后,东北区域电力供应富余仍达到2000万千瓦。

  2000万千瓦的电力富余量,打破了十余年来东北区域电力供应以自给自足、自我平衡为主的供给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社会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快速扩大电力装机规模,是满足用电需求的可行之举。然而,针对东北区域的经济放缓和电力需求不旺的形势,过多的上马发电机组,造成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加之外送能力的不足,是造成电力富余的根本原因。

  “解决东北区域电力富余问题,需要制订电力供需整体规划和富余电力消纳方案、停建或缓建发电机组、加快建设外送通道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

  经济转型造成需求不旺 自平衡政策掣肘外送能力

  电力供需预测报告显示,东北区域预计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3%~5.3%;推荐4140亿千瓦时、增长4.8%左右;最大用电负荷5830万千瓦、增长6.7%左右。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700万千瓦左右,年底发电装机1.19亿千瓦、同比增长6.2%。

  数据分析显示,2014年新增装机的增长率大于东北区域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速。按预测情况建设发展,东北区域的电力装机将有更大的富余量。

  就东北区域四省电力富余情况来看,吉林富余最多,蒙东次之,黑龙江排三,辽宁省因为自身装机不足等原因,成为东北区域的受电省份。

  “东北区域长年电力需求不旺,而新开工的发电项目却一直增加,日积月累造成电力装机富裕。”欧阳昌裕告诉记者。

  同时,近十年来,国家针对东北区域电力供应政策,以自我平衡、实现地方自给自足为主。长期以来,政府部门没有制订东北地区富余电力外送方案与规划。

  “在市场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大量上马电源项目,而外送电力通道项目不能及时建设,电源与市场需求、电源与电网建设没有统筹协调的方案,是造成窝电的重要原因。”张正陵向记者表示。

  东北区域是我国最早的工业化城市,自1992年进入了经济转型期,部分大工业企业破产,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是造成电力需求不旺的主要原因。

  在外送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电力供应能力富余,伴随而来是发电企业经营困难加剧。随着辽宁红沿河核电厂等项目陆续投产,电力供应富裕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缓解。

  解窝电难题 需电源、电网与需求三方匹配 

  大量的富余电力使东北区域出现弃风、弃火等问题。如何消纳外送、解决电力富裕问题,成为电力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解决东北电力富裕问题,国家电网公司于2008年建设了东北—华北(高岭)直流背靠背工程,2012年11月又进行了扩建,输送容量从原来的150万千瓦提升到300万千瓦。”张正陵告诉记者。工程投运后,有效提高了东北盈余电力的外送能力。

  为消纳东北更多的富裕电力,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建设呼蒙—华北800万千瓦特高压直流工程,计划“十三五”建成投运,届时,东北区域的外送能力将再增加800万千瓦。

  在电网企业主动建设外送电力通道的同时,2012年,当时的东北电监局重点研究东北电网富余风电外送工作,组织起草《东北电网富余风电送华北电量交易组织暂行办法》,建立起外送机制,增加富余电力的消纳能力。

  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虽然解决了部分电力外送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日积月累、越来越严重的窝电问题。

  如何才能全面、快速解决窝电问题呢?“一是两年内不开工电源项目,尽量消化现有的电力能力;二是政府制订详实的东北区域电力消纳方案,以解决窝电问题;三是增加跨区送电通道,将富裕电力送到电力需求旺盛的地方。”欧阳昌裕从规划方案、电源建设、电力外送三个方面给出了实用的解决方案。

  张正陵不无遗憾地表示,国家电网公司上报的呼蒙—华北特高压直流工程,目前还没有完成审批。“要解决东北电力富裕问题,既要控制电源规模,又要加快电网通道建设;不要固守自平衡的老观点。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详实的电力规划,统筹协调电力市场需求与供应,协调电源开发与电网外送能力。”

  只有实现了电源发展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电源发展与电网外送能力相匹配,才能真正解决窝问题。


【上一个】 习水电厂两台机组顺利并入“重庆电网” 【下一个】 王禹民:我国将重启内陆核电项目技术保障安全


 ^ 东北区域窝电2000万千瓦专家呼吁停建电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