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电源监测仪器产业现状及对策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设备在品种、数量、性能、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全国大部分监测站的仪器装备技术含量很低,功能单一,稳定性和可靠性差,亟待更新换代。

    有关专家认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生产企业将向两个方向分化,一类是大型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性企业,一类是一批极其专业化的中小型企业,主要擅长某类技术或精于某种产品或服务,其特点是规模小、人员专、富于经验。一大批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开始改变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只靠进口仪器的现状。同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设计单位、金融、市场中介实现沟通与互动,促进规模化生产企业和规模化市场的形成。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低档产品,技术水平一般,产品种类少,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这样使得监测频次低、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不准确,不能及时反映排污状况,既影响环境管理的科学决策和执法的严肃性,又易挫伤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如各种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对高温、高湿、高颗粒物含量等带来的测量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烟尘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这极大地限制了烟尘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

    研究开发能力较低,在线监测仪器的系统配套生产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高质量的分析仪、专用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测系统多是国外引进的,因此国产仪器占有的份额很小。在我国国产仪器中,大气监测仪器的占有率在70%左右,水质监测仪器的占有率在60%左右,这些仪器大多是国际80年代的水平,不能适应实际需要;而污水处理厂需要的仪器仪表基本上仍靠进口。国外大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占到企业销售总额的5~10%,我国好一点的企业也只有1%,而产品使用周期又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经营管理能力差,劳动生产率不高,趋同化倾向严重。究其原因,有关专家认为,一是大型国有企业运行机制问题,未发挥好骨干作用;二是小企业蜂拥而上,缺乏技术缺乏资金,低水平重复的较多,仪器的质量和性能均不能与国外进口仪器抗衡;三是研究院校与企业缺乏紧密合作机制,不能快速实现产业化;四是政府对开发研制环境科学仪器的投资和风险投资不足。

    市场存在供求矛盾,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短缺,无法适应严格的环境管理需要。以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为例,根据目前的市场能力分析,预计我国“十五”期间的供给能力不足,部分系统尚需依赖进口。目前,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竞争无序化等问题,尤其技术性能不稳定、成套性水平低等问题而导致中低档产品供大于求。

    环境自动在线监测市场亟待拓展。据有关专家分析,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各地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仪器设备质量不够理想,服务不到位,无法与国外产品竞争;三是不规范操作和不正当竞争导致市场无法健康发展,难以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四是企业对安装自动监测仪器存在阻力,缺乏法律支持。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要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监测仪器。有关专家认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监测仪器应具有:价格便宜,维修费用低;能在较恶劣条件下使用;便于维护操作,智能型,抗干扰能力强。

一些具有高智能化、高稳定性、高精度的监测仪器也是我国环保仪器的发展趋势。
    要把握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发展趋势。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1、以目前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2、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3、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4、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5、环境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6、环境监测仪器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

    加大对环保工作急需的监测技术的科研投入,把环境监测技术的开发列入环境科研重点领域。借助国家各种扶持政策,推进环境监测仪器的产业化和技术升级。同时促进监测仪器科研与生产结合,鼓励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合作,加快环境监测技术的成果转化。

    利用市场调控手段,促进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的重新组合,逐步改变监测仪器生产技术薄弱、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市场竞争力低的状况,实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形成一批监测仪器生产的骨干企业。同时产品要从中低档向高档仪器设备上调整,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利用高新技术改组、改造和提升环境监测技术与仪器设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加速国产化进程。应提倡在相近技术水平的情况下,首先采用我国国产监测仪器设备,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适当地提高我国国产仪器、设备的价格,提高利润空间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提高制造水平。对国外已有先进的成套技术的监测仪器,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关键技术,合资生产,再逐步实现国产化。

    加大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运营市场化机制与资质认证认可制度,消除运营市场混乱带来的负面影响。适时完善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明确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方向,指导和规范环境监测仪器健康发展,避免企业的盲从。要建立一批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权威性的技术中介机构,对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状况进行检测,并向社会公布。对用于执法监测的环境监测专用仪器实行“准入”制度。

    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可比,应加强环境监测仪器标准的制定工作,将环境监测仪器标准纳入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与环境监测规范、环境分析、检测方法的制定工作统一规划,协调进行。

    加快制定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应法规,逐步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区域性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自动化网络系统。通过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自动化网络建设的示范工程,带动我国自动化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的形成,扩大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

2011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销售额为136.6亿美元,同比增长5.3%,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然而,由于2011年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导致整体消费水平不足,下游电子产品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从而使得上游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发展较为缓慢。加上2010年市场基数较高,因此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国内厂商在中低端取得突破

    经过近几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电源管理芯片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全球市场中美国电源管理芯片企业众多,技术实力较强,处于领导地位。TI、飞兆、IR、美信、ADI、ONSemiconductor、Intersil和凌力尔特等众多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全球领先。其中,飞兆、凌力尔特、OnSemiconductor、Intersil和IR等企业都是以电源管理为核心业务领域。日本电源管理芯片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仅次于美国,包括瑞萨、东芝、罗姆和富士通等,但很多企业的核心业务并非电源管理芯片。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欧洲的半导体企业数量不多,具有代表性的电源管理企业仍然是ST、恩智浦和英飞凌3家半导体大厂,与东芝、瑞萨等日本企业类似,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只是这三家大厂众多产品线中的一个。其中ST的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线相对较全面,但这三家企业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较强竞争力。

    我国台湾电源管理芯片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拥有Richtek、富鼎先进(APower)和茂达(Anpec)等一批企业。在产品方面,我国台湾企业主要偏重于DC-DC领域,主要产品包括:LDO、DC-DC、电池管理、LED驱动等产品。得益于我国台湾和大陆发达的电子制造业,台湾电源管理芯片主要应用于PC主板、显卡、DC、PND、显示面板和LED等领域。从我国台湾电源管理芯片企业的市场分布来看,我国大陆和台湾是最大的应用市场。虽然我国台湾企业在市场份额和技术上都落后于欧美企业,但我国台湾企业数量众多,发展迅速,未来市场影响力将会逐渐增强。

    2011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销售额实现411.1亿元,同比增长6.2%。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发展速度,但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与全球市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接近。

    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类似。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欧美企业都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美国企业,市场份额一直保持较大的领先优势,且企业多数专注于模拟器件业务。然而,由于电源管理芯片进入门槛较低,经过近几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电源管理芯片本土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诸如岭芯、圣邦微电子、长运通、芯原科技、深圳美芯等企业迅速成长,在一些中低端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市场取得一些突破,例如LDO、DC-DC和LED驱动等产品领域。虽然国产电源管理芯片品牌逐渐得到业界认可,但是在短期内还无法对欧美企业形成实质性威胁。

    3C领域是主要应用市场

    应用于3C领域的电源管理IC超过整体市场的3/4,因3C产品产量巨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表现如下:

    电源管理芯片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多数模拟芯片的技术发展趋势类似,工艺尺寸越做越小。
但从线宽的角度来说,属于模拟器件的电源管理芯片的线宽将会落后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其它逻辑器件等产品。电源管理芯片技术的发展更多的表现在产品功能、性能、封装方式和功耗等方面。除了产品性能参数等方面的发展以外,产品应用解决方案的提升也是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此外,电源管理芯片的集成趋势也将会是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便携产品数量的不断提高,芯片尺寸要求也越来越小。除了直接将工艺线宽降低之外,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则是一种可行的方式,集成多种电源管理功能的PMU芯片将会得到更多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是推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中国电源管理芯片主要应用市场来看,包括计算机、消费电子和网络通信的3C领域仍然是最主要的应用市场,应用于3C领域的电源管理IC超过整体市场的3/4,这主要是由于3C领域的电子产品产量巨大。例如手机、PC、各类家电和数码产品,这些产品每年产量都在数千万或数亿,因此所消耗的电源管理芯片产品较多。此外,一些增长快速的新兴产品同样属于3C领域,例如iPad以及各类上网终端,以及医疗和工控领域的一些产品增长速度也较快。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希望电池延长待机时间和使用寿命、提升电池驱动效率的需求,将促进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出现新一轮增长。


【上一个】 使用DPO示波器测量开关电源中的功耗 【下一个】 弧焊逆变电源的谐波抑制分析


 ^ 环境电源监测仪器产业现状及对策